近两三年高考考试阅卷的老师提醒08年考生:平时练习时应该注意答卷方法,培养一种好的习惯,才能在将来的竞技中以不变应万变,处于不败之地。误区1、错字层出
结局:常识学了也白学
在高考考试试题中,令改卷老师最感手软的就是因错别字被打0分的状况。譬如,今年语文卷的那道6分默写题,不少同学其实是把文字全部默写出来了,但却被打0分。为何?由于六个句子中,每个句子都出现至少一个错别字,而按规定,错一个字,整个句子的分数就全没了。
其实不止是语文,其他科目也是对一样错别字决不留情的。譬如地理科,一旦采分点出现错别字,也是一律不给分的。如,准噶尔的“噶”写成“葛”;地表疏松的“疏”写成“蔬”等都得不了分。
而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也是非常丢分的,今年规定两个字扣一分,最多可扣3分。不过,据改卷老师说,错字特别多的卷子会干扰老师的心理分,可能本来该得50多分的作文,由于老师印象不好,最后只打40多分,一丢可能就是5分甚至更多,那才是最让人遗憾的。
误区2、答题粗心
结局:答案再好都枉然
高考考试答题粗心主要有三种状况:
一是字迹潦草,让改卷老师如看天书。这种卷子,改卷老师由于看不明白,常常就不给分,或者给极少的分数。
二是卷面脏乱、改动不统一。有些地方画横线,有些地方画个圈,有些地方又涂成黑块,让老师视觉无比疲劳。还有些考生是写一段画一段,改卷老师得到处找答案。这种卷子,得不了高分是一定的,万一老师找不到重点,没给分也是常有些事。
三是一些理科运算题,只写答案,没写步骤,这样的情况一般只能得答案分。有些考生虽有写步骤,但步骤不清楚,也会被扣分。
误区3、心理不稳
结局:难也丢分易也丢分
今年的理综卷常见反映困难程度较大,尤其是物理的最后一道题较难,不少考生心情大受影响,变得惊慌失措,连其他平时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题目此时也没了思路,做不出来了。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更是被困在这道物理题中出不来,结果后面的题目都没时间做。有时,放手难点,把简单的题目先完成,再回头来做难点,难点也就不再难了,两头都兼顾。但假如一味困在难点中,就可能难点没做出来,连简单题也没了思路,那才是难也丢分易也丢分,太不合算了。
误区4、问牛答马
结局:哑巴吃黄连
据改卷老师透露,今年高考考试常见存在几种审题不清导致丢分的失误。
一是审题粗心,不是不会做,是审题不认真,问牛答马,或上面都做对了,搬到下面却错了。这样的情况在高考考试中是很禁忌的,得分很低。还有不少考生审题很不认真,没据题目给的方向答卷。如语文名著中有个题:“流浪汉为何攻打圣母院?结局怎么样?”问了两个大点,但不少考生要么只答为何,要么只回答结局怎么样。
二是入门知识不扎实、练习不够导致的审题不清。譬如同一个内容的题目,问法不同,结果很多考生一看到相同的内容,就急急忙忙下笔,把平时做的原文抄下,却没看到,人家问的是另一个方向的问题。
改卷老师觉得,其实,粗枝大叶是一方面,其次还是能力不够,练习不够,假如平时练习时多出一些类似的题目,强化练习,多角度练习,就不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误区5、投机取巧
结局:反蚀一把米
今年的语文试题中出现了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不少考生写作文时,将试题中一道阅读题全文照抄下来,结果被打成零分卷。据剖析主要还是考存活在投机取巧心理。虽然,因为改卷时是一人一题,改作文的老师不见得看过试题的其他内容,大概一时被蒙混过关,但一旦被发现,代价是很惨重的。因此,改卷老师提醒,高考考试时千万不要投机取巧,即使水平再差,随意写一点也可以拿点分,作文只须不离题,拿个40多分是比较容易的事,与0分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误区6、乱做记号
结局:惩罚可大可小
有的考生,平常做试题时没培养规范,喜欢乱涂乱画,乱做记号,这种习惯也被带到了高考考试答卷中。据反映,这次高考考试就发现不少同学在试题中做记号的现象。譬如,有些考生在一些小标题前画上星号或圈圈等,或许只不过想让改卷老师看得更了解一些,或许只不过想弄得漂亮一点。
据了解,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出现这样的情况,轻则被扣分重则被打0分,甚至被取消成绩。
误区7、实话实说
结局:吃亏在所难免
虽然诚实是一种美德,但,在高考考试中,“实话实说”有时是会吃亏的。在今年高考考试试题中,改卷老师们发现不少考生的试题不经意间透露出了一些真实名字或信息。如:我的同桌叫×××;我家住在清源山下;学校高考考试前组织大家到崇武烘烤……
据了解,高考考试试题中出现这种文字,一不小心就会被当成无效卷的。而即使没被打0分,也还是会吃亏的。要了解,各区域之间本来就明里暗里互相角逐,这种卷子一看就了解是否我们的学生,是什么区域的学生。假如碰到其他区域的老师,假如这个老师一念之差把你的分数拉下来,那才真是吃了哑巴亏呢。
误区8、运算太差
结局:思路再妙也没用
明明思路步骤都对,偏偏答案第一步就错了,结果整道题一分也没得到。在今年高考考试试题中,这种情况还不少,尤其是数学卷,状况比较突出。往年高考考试阅卷,只须步骤、思路正确,即使是运算错误,一般也能得一半分。不过,现在的高考考试阅卷已经不允许这种将错就错的做法了。也就是说,在运算题中,假如一步的答案算错了,下面即使步骤、思路完全正确也不可以得分。譬如一道数学题,假如你第一步的运算出了错,那样,即使思路完全正确,甚至非常有创意,这道题也照样被打零分。除非下面的问题与这个结论无关。
误区9、时间失去控制
结局:会做的题放空卷
今年高考考试,有数目不少的考生,作文的前面部分写得十分出彩,给老师印象最佳,但卷面一往下拉,却发现只写了两三百字,就没了。还有一些其他科的卷子,前面部分都做得相当好,但最后一两题却连动都没动到,据剖析,有非常大一部分缘由是时间不够。平时都会做的题,到了考试,一直没做出来,究其缘由,主如果平时做事没效率,没强化限时做题的练习。譬如有些考生,平时做题时就磨磨蹭蹭,但因平时没时间限制,所以都能非常不错地完成,也没发现隐藏的问题。但一旦到了考试,问题就出来了———紧赶慢赶,最后还是来不及做完,最可惜的是,明明是些了解做能拿分的题,却因没时间做了失了分,等于平时读的都白读了。
误区10、主题不明
结局:凶多吉少
不少考生答卷思路不清楚,结构混乱,罗罗嗦嗦写了一大堆,结果把主题都掩埋掉了。要了解,评卷是一项任务重又辛苦的工作,除去要保证评卷水平,还要保证评卷速度。评卷老师总是只能抓关键字,有则得分,无则失分。所以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更不要口罗里口罗嗦,把主题掩埋了。不然,改卷老师一旦找不到关键字,这一题的分数可能就无端丢了。
当然,在主题先明确的状况下,考生倒是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多答,尽量地全方位,由于若只从一个角度或只回答一个方面,再完整也只有一个得分点。
2007年,福建共有30多万人参加普通高考考试。据悉,高考考试的卷子是电脑随机分派到各评卷教师的计算机上的,每一个教师只能看到一道题,学生的名字及考号等完全屏蔽。为了保证高考考试评卷工作有序正常地进行,每份卷子都由两个以上的老师来评阅。同时,每一个题目都规定了肯定的误差,假如两位老师评出来分数超越规定的误差,卷子最后将自动分派给组长进行仲裁。因此,相比之下,现在的网上阅卷要公平得多。不过,因为时间紧、任务重———不少题目平均改卷时间只有数秒或数十秒。由此,迫使评卷职员不能不去探寻一种标准浅易、阅题速度较快、评卷相对公平的方法进行评阅。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这是评卷工作的根本原则。而评分的原则是按点给分,并不是言之有理就给分。
为此,历程过近两三年高考考试阅卷的老师提醒下一届考生:平时练习时应该注意答卷方法,培养一种好的习惯,才能在将来的竞技中以不变应万变,处于不败之地。高考考试阅卷老师“自爆”改卷内幕:阅卷速度以秒计答卷还要有方法
现象:改一道题有时只用数十秒
据近几年参加高考考试阅卷的老师透露,高考考试评卷速度需要飞快,有时候,改一道题平均只用几秒或几十秒时间,一个老师一天平均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卷子(只改其中一题)。譬如,据了解一份作文卷,五六十秒改完算是慢的,有些人只用30秒就能改完,一个老师平均一天能改三四百份作文卷;再譬如,有的计算题,十来秒就改完,有些老师一天能改2000多份卷子;还有的文科卷子,平均每位老师一天要评3000多份卷子(平均7~8秒改一份卷)。
对策:面对这样改卷速度,考生在答题时就要有方法,尽量博得老师的好感。第一,卷面要整洁,字迹要工整,层次了解。假如书写模糊,涂改不少,会导致很难辨认,也不可以给分。第二,定义要准确、叙述要简明,叫人一看就了解。另外,要依题作答,不要乱涂乱画。
现象:第一印象好常能得高分
据了解,有这么一份作文试题,因为开头写得很漂亮,两位改卷老师都十分认可,都没往下看,不约而同就给打了50多分。后来,卷子传到组长处,才被发现,该卷的作文其实只不过写了两三百字。高考考试改卷,因为时间太紧,不少老师不能不探寻捷径。据了解,有个别老师改卷只凭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好常常就给打高分。譬如有些老师改作文,只不过第一段看一下,中间看一下,最后一段看一下,分数打高打低全凭第一感觉。
对策:虽不是每一个老师都凭感觉打分,但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一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作文,一个好看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在高考考试语文和英语(Q吧)作文改卷过程中,改卷老师天天面对那样多份试题,假如写作上没新意,就比较容易流于一般。因此,写得别出心裁、个性鲜明、出彩,也是作文拿高分的方案之一。
现象:不约而同都往平均分上靠
高考考试改卷电脑会将每份卷子同时发给两位老师改,假如两人的评分误差在规定范围内,改完的这份卷子就是有效卷。而每位老师所改的卷子中有多少是有效卷,电脑会即时体现。因此,在改卷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求稳,不由自主会往某个分数段上打。假如发现我们的有效率低了,就会慢慢往平均分上靠。
对策:那样,怎么样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专业人士的建议是: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卷,尤其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可能地独一无二,有创意,如此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
现象:抓评分点成为阅卷重点
高考考试时,每小题的答案都会依题意设置若干个评分点,只有按规定的评分细节的采分点答卷才给分。因此,阅卷过程中,很多老师总是把重点放在对评分点的探寻上,事实上就是对某几个关键字进行扫描,而忽视了句子的水平。
对策:答卷时,不论答多答少,第一要把答案的重点部分、关键字写出来,第二步才考虑句子的水平。如此,不论你如何答,都不需要担忧失分。
现象:阅卷常常只盯住答对部分
因为评卷职员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字上,所以总是只注意答对部分,对于答偏答错部分常常无暇顾及。“答对得分,答错不失分”的现象很常见。而除去要素以外,改卷老师在改卷时还看答卷的基本结构是不是正确,句子表达是不是准确。假如结构明确、句子准确、表达流畅,一般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
对策:答卷也好,作文也好,必须要把要素部分写完整,只有平时多多积累,才能在竞技中处于不败之地。
现象:老师喜欢条理分明的卷子
天天要改数百份、甚至数千份的卷子,光是翻看页面,点击鼠标都已经十分辛苦,因此,在繁重枯燥的评卷过程中,条理分明,字迹明确的试题无疑给阅卷职员平添一份好感,都尽可能给分。
对策:答题时,必须要注意条理分明,字迹明确,叫人一清二楚。有的考生害怕答卷不可以扣紧采分点,不分点啰嗦一大堆,这种做法反而影响了阅卷职员阅题速度,给探寻关键字带来困难,极易引起失分。
现象:重用语规范轻个性感悟
用语规范是高考考试试题标准答案权威性公正性的具体体现,在各省市拟定的评分细节中,对标准答案里关键字的同义词替换有明确的需要,符合就得分,不符合
则失分,毫不含糊。因此,那些个人感悟能力较强而用语欠规范的考生失分几乎成了势必。失分是什么原因绝不是阅卷职员的个人水平所致,而是近于死板的评分细节、近于机械的扫描导致。
对策:平时学习时就要培养规范用语、规范表达的习惯,如此才不会在高考考试中无谓失分。
现象:喜欢锦上添花不喜欢雪中送炭
在评卷过程中,有评卷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受总分的影响,当考生得分较高时,阅卷人判分总是慎之又慎,检查又检查,反之则易于草率。这就是评卷人“喜欢锦上添花,决不雪中送炭”的心理表现。
对策:只能靠平常努力。